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創新未來學校

立陶宛與台灣合作更進一步!民主產業鏈引爆連鎖效應

Howie Su

台立積極發展經貿合作,與建立民主產業鏈

日前立陶宛在台灣宣布成立駐台辦事處,正式拉開雙方經貿交投的熱絡時代,攤開數據一看,2021 年雙方貿易總額 1.7 億美元,年增率近 24%,其中,台灣自立陶宛進口高達 4,000 多萬美元,而今年 1~8 月雙方貿易額也持續成長。


該國主要生產工業電子及電信設備的電子製造服務商,生產國防、醫療電子產品及高端消費電子產品、計算存儲等產品,加上先進的 IT 解決方案與軟硬體工程人才,以及政府積極推動工業 4.0,使得立國在先進製造上擁有厚實基礎,也是台灣與其合作之處,未來雙方預期在雷射、半導體、生技、金融等產業上能有更多合作。


圖、立陶宛的新創生態系正蓬勃發展

資料來源:dealroom


此外,當前立陶宛政府積極鼓勵產業數位轉型,透過新創協助產業升級為策略之一,不但成立立陶宛戰略投資基金,提供新創企業充足資本,也積極發展銀髮經濟相關創業,協助國家人口轉型。


同時該國也改善經商環境,以減緩疫情與俄烏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,對於許多想要打進歐盟市場的台灣企業而言,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前進機會,台灣在資通訊科技的優勢,以及智慧機械相關解決方案,都是提升立國產業數位化與智慧化的潛在夥伴。


當然,除了產業特性外,台灣與立陶宛能夠持續深化連結原因在於對民主理念的執著,民主產業鏈成為雙方在大國博弈上積極尋找聯盟與生機的主因。


以前在夾縫中求生存,怎能接受極權再次入侵?

若把視角拉到整個中東歐歷史,可發現立陶宛的國家發展相當辛苦,1940 年 6 月 14 日,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,派兵佔領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、立陶宛,當時發生不少政治鎮壓行動,在計劃經濟體系下,每個地區皆需各司其職,立陶宛因先前的製造業基礎完善,在蘇聯計畫經濟體下自然承擔蘇聯製造業 KPI 的重要推手。


在歷經 51 年的蘇聯威壓下,以及人民持續對抗極權政體下,立陶宛終於在 1991 年蘇聯解體後獨立,也因這段歷史,讓立陶宛成為民主小國對抗極權政體的重要象徵。因此面對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滲透歐洲時,東歐自然首當其衝,而當好不容易爭取來的自由,可能再次成為犧牲品時,許多中東歐國家開始覺醒,立陶宛、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紛紛退出中國主導的「17+1」合作,擔心紅色極權與未來承受大筆負債,這個由 2012 年成立的經貿合作機制正走向衰亡。


圖、立陶宛為波羅的海主要製造國家

資料來源:emerging europe


重視理念與立場的民主產業鏈正在重塑產業大局

民主與專制持續對抗下,重塑的不止產品服務流向,甚至影響未來技術發展與供應鏈格局,從美國一連串的晶片法案、友岸供應鏈、AI 晶片禁令,到審核對中國科技投資的措施就能了解,那些過去大啖全球紅利的時代已逐漸走入歷史,選邊站是不得不的作為。


全球也形成民主產業鏈與極權產業鏈,或許雙方還是有不少交集之處,但在各國政府「一隻看得見的手」干預下可能巨幅減少,而越來越多的關鍵戰略產業緊接出現,從半導體、電動車、人工智慧、電池、量子電腦、資安都是兩種產業鏈未來激烈交鋒之處,這種由立場推動的連鎖反應正在把全球一分為二,當瑞士加入制裁俄羅斯,與台灣無關的中東歐開始關注亞洲局勢時,正是產業重塑的開始。


 

作者簡介|Howie Su


產業分析師,熱愛前瞻技術與科技產業,曾服務於家族辦公室研究單位,對於商業觀測、趨勢演進與財務併購具濃厚興趣。愛貓,亦愛浮潛與跳傘。

 

創新未來學校 推薦課程:


10/15 週六、10/21 週五

13:30-16:30(3 hrs)開課!


透過競品分析來控管專案,

真正洞察消費者需求,

學會有效的工具解決實際工作上的難題!



以上課程均視疫情調整,歡迎私訊 LINE@、來電 (02)6617-1766,或關注粉絲團最新資訊!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